一点职教网:包含各种考证等职教知识

网站首页

您的位置:首页 学历类成考高起点 → 2022年06月01日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《语文》

2022年06月01日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《语文》

2022/06/01 作者:匿名 来源:本站整理

2022年成考高起点每日一练《语文》6月1日专为备考2022年语文考生准备,帮助考生通过每日坚持练习,逐步提升考试成绩。

单选题

1、对第四段画线语句的理解,不正确的一项是()

  • A:这些话以委婉的叙述,说明了科学家的困惑与无奈。
  • B:这些话以婉转的语气,讽刺了那位天文学家的浮躁。
  • C:这些话以幽默的风格,表明了解释月亮成因的艰难。
  • D:这些话以诙谐的笔调,过渡到下文中进一步的阐发。

答 案:B

2、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,全部正确的一组是()。

  • A:造诣(yì)    蹩(biē)脚    峥(zhēng)嵘岁月
  • B:拖沓(dá)    缄(jiān)默   分(fèn)外妖娆
  • C:摇曳(yè)    稽(qǐ)首    提纲挈(qiè)领
  • D:酒馔(zhuàn)   提防(tí)    锱(zī)铢必较

答 案:C

解 析:A项蹩脚的蹩应读bié,B项拖沓的沓应读tà,D项提防的提应读dī。

3、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()。

  • A: 1937年12月,侵华日军制造了(惨绝人寰)的南京大屠杀,30万同胞惨遭杀戮。
  • B:韩国政府在将“端午”成功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,又(大张旗鼓)地开展了为“汉字”申遗的工作。
  • C:中国选手在2011年深圳大运会比赛中(不孚众望),以优异的成绩展现了自己的风采,
  • D:古巴年近八十的总统卡斯特罗在大病初愈后走起路来还真有些(鹅行鸭步)。

答 案:C

解 析:不孚众望”是指不为大家所信服,是贬义词,应改为“不负众望”。

多选题

1、根据原文,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()

  • A:灾害性空间天气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,尤其是必然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、皮肤癌患者增加
  • B:太阳风暴吹过地球时,能引起地球高能带电离子流增至3~5个量级
  • C:灾害性空间天气可导致卫星失控或坠落,据统计,有约40%的卫星故障与灾害性空间天气有关
  • D:在一般情况下,空间天气并不对人类活动造成灾害,但是,它具有突变性特征,因此,有时会造成突发性灾害

答 案:D

解 析:A项应为可能;B项增至应改为增加;C项未指出仅在航天领域。

2、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()

  • A:绵密 幅射 不付众望
  • B:砥励 藐视 一愁莫展
  • C:凭据 挑畔 赏心悦目
  • D:贻误 履历 闻名遐迩

答 案:D

解 析:本题考查了现代汉语的字形。 A项中“幅射”的“幅”应改为“辐”,“不付众望’’的“付”应改为“负”。B项中“砥励”的“励”应改为“砺”,“一愁莫展”的“愁”应改为“筹”。C项中“挑畔”的“畔”应改为“衅”。

3、下列各句中,没有语病的一句是()

  • A:尽管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源于感情的亲疏,但公正的灵魂会时刻提醒你,让你警惕感情陷阱的误区
  • B:环顾四周,对外语能力的强调已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,外语考试五花八门,而语法的正确与否几乎变成了技术性苛求
  • C: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、资源枯竭、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道路
  • D: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决定适时调整国债资金投向,加快禽流感防治设施建设,增强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,有效遏制疫情向农村蔓延

答 案:D

解 析:考情点拨:本题考查了辨识病句的能力。应试指导:A项重复累赘,删去“的误区”;B项“与否”与“苛求”前后不照应;C项搭配不当,“海洋资源开发利用”不是“道路”,应将“道路”换作“途径”、“方向”等。

主观题

1、如何理解文中的“小站”的含意?

答 案:(1)小站是文章的感情线索,串起了小说的故事情节;(2)小站是人生前进的站台,寓意女孩追梦的平台;(3)小站见证了女孩的刻苦努力,寓意拼搏进取的精神。(意思对即可)

2、问题:
(1)在第一段中,两位老人是怎样各自描述胡杨的?作者为什么详细记录了说话的时间、地点和老人的年龄?(6分)
(2)第二段中所说的“最后只剩下两滴闪烁在20世纪末阳光下的水滴”指的是什么?这里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?试分析其表达效果。(6分)
(3)第一段开头和第二段结尾都提到了“遗忘”,这两种“遗忘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?它们各自有着怎样的内涵。(6分)
(4)第三段写胡杨林的盛衰,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?作者为什么说阿拉干的胡杨给了他“最大感动”?最后一段转述两位老人的话,有什么深意?(7分)

答 案:(1)热合曼老人引用民间谚语(俚语),描述胡杨顽强的生命力(2分);亚生老人引用民间称谓,描述胡杨一树之上三种奇特的叶子(2分);作者详细记录了说话的时间、地点和老人的年龄,增加了叙事的真实性和严肃性,也为全文奠定了一个苍凉悲壮的基调(2分)。(意思对即可)(2)“最后只剩下两滴闪烁在20世纪末阳光下的水滴”,即指热合曼和亚生两位老人(1分);这里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(1分),把两位老人比喻为“水滴”,表明罗布人的生存和水息息相关,也暗示了曾经辉煌的楼兰绿洲文明走向了衰亡的尽头(4分)。(意思对即可)
(3)这两处“遗忘”相同之处:都是因为楼兰文明的衰落而产生的“遗忘”(1分);不同之处:前者是集体的“遗忘”,后者是个体的“遗忘”(1分);前者的“遗忘”与楼兰文明的衰落同步,表现为缓慢的客观衰减(2分);后者的“遗忘”在楼兰文明衰落之后,表现出不堪重负.不忍回顾的悲壮(2分)。(意思对即可)
(4)第三段写胡杨的盛衰,象征了楼兰文明的盛衰(2分);作者说阿拉干的胡杨给了他“最大感动”,是因为这里曾经“遮天蔽日的胡杨林”大片死亡的场景刺激了他,也让他感受到文明衰败的惨烈(2分);最后一段转述两位老人的话,是对曾经生机勃勃.绚丽多彩的胡杨林的追忆(1分),也是对曾经极为繁华的楼兰绿洲文明的缅怀(2分)。(意思对即可)

3、文章写利叔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?

答 案:(1)对“我”起到陪衬的作用,进一步表现和深化主题,不止我“带着村庄上路”,与村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,像我一样出门在外的人,都这样。(2)表现村庄人美好的品质,表现村庄人对我的照看。

写作题

1、阅读下面文字,按照要求作文。(60分)进步是文明的动力,是发展的需要。请以“进步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。立意自定,文体自选(诗歌除外),题目自拟。不少于600字。

答 案:略

网友评论

0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精彩评论

最新评论